信息化打破校园围墙

  发布时间:2015-11-19 15:06 栏目:国内动态 来源:教育信息化|0   点击量:2130  
时下,全国很多中小学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地渗透到校园管理、学科教学、教育科研等各个领域,在引发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重大变革的同时,促进教育改革,实现校际均衡发展。尽管教育信息化的推广过程喜忧参半,但是教育在经历了粉笔时代、白板时代之后,又迈进了信息化时代。本刊将持续关注这个话题。
日前,“京津冀学校数字化合作”高峰论坛在天津市第十四中学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会长、教育部总督学顾问陶西平抛砖引玉,就“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进行详细解读。随后,北京四中网校、天津市第十四中学、汉沽第三中学分别展示了学校鲜活的数字化教学成果,并与知名教育专家、学者一起探讨发展经验及遇到的瓶颈。

二维码、平板 “翻转”课堂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模式甚至学校形态的改变,将会成为本世纪教育的最大变革,这一动向已经被许多国家所关注。在我国,从2012年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政策集中出台,到确定了“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再到教育部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随着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京津冀乃至全国已有不少学校开始使用ipad进行教学,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翻转课堂”。所谓“翻转”,就是把学习过程放在课前,课上用来讨论交流。先说课前,首先,老师会通过互联网平台(如四叶草云平台、e校助手、云游在线等)发布任务单和微课视频;而后,学生依据老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题并提交学习心得;老师在课前获取学情反馈后,会根据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地进行二次备课。再说课上,老师会组织学生就重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给学生讲题,将课堂教学作为内化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课堂气氛较以往更加生动活泼。

“慕课”也是近年来开始兴起的一种新型课堂模式。今年大四的小林学分不够,又因为实习错过了选课,没法再挑上课时间,用他自己的话说,只好“有嘛是嘛”地选了一节慕课,没想到这慕课却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小林告诉记者:“我选修的是《人文视野中的生态学》,主讲老师是吉林大学的,而且选课后并没有显示具体的上课时间。我非常担心会与我的实习冲突,没想到选课后我被拉进了一个QQ群,在群里有老师通知我们去智慧树平台注册,而后我的选课信息就被导入系统中,随时都可以在网上看视频上课,一学期只有四节见面课,其余在家中就可以完成。”“见面课也非常有趣。”小王说,“我们会通过教室中的摄像头和大屏幕,与全国各地选修这门课的同学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视频直接向吉林大学的主讲老师提问,都是动态的课堂实况,我在天津的教室里举手,吉林那边都可以看到。”慕课的出现让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共享,打破了校园的围墙,学生可以从剑桥大学学英语,从哥伦比亚大学学建筑,从慕尼黑大学学黑格尔……这些世界顶尖大学的优秀教学资源足不出户就可以学到,这无疑是教育信息化的一次大跨步。

还有的学校利用二维码学知识。一所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为校内的160多种树木都配上了专属二维码,做成像“身份证”一样的小牌子挂在树上。学生利用手机扫描,就可以获得该树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要点、栽培管理等知识内容。无独有偶,还有一所学校,校实验室中每个标本旁边都有一个二维码,每个走进实验室的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扫一下,通过扫描可以立刻了解到这个标本是何种物件,有哪些属性。

“信息化”推广 教师是主导

从电子白板,到ipad再到互联网平台,教学媒介不断发展,但教学活动却依然跟不上信息化进程,黑板粉笔依旧是目前教师授课的主要方式。北京师范大学朱京曦教授认为,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需要从设备、技术、人等多方面提升,才能真正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人”,也就是教师和学生。朱教授调查了解到,时至今日,很多中小学校的教室都配备了电子白板和投影仪,但它们大多仅仅被用来放映幻灯片,有的甚至不曾启用。

有设备为何不用?朱教授的一份调查问卷回收到的结果大多是“教师不会用”。但现实中往往越高端的设备操作起来越简单,很多个案研究表明:这是教师对新设备的认知障碍。一些教师提到投影仪就说:“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有什么用,还不如踏踏实实地给学生讲两道题。”

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信息化教育发展,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师的观念。不可否认,教师依旧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新的教育思想的传播和教师自身观念的树立密不可分。有了设备依旧无法推动信息化的进程,教育部门只得“强行要求”:教师想做公开课,必须使用多媒体设备!政策一出,不少从未使用过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教师也开始行动起来。

某校数学教师第一次使用电子白板上课就受挫,她的课程安排是:教学生分辨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先用聚光灯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让学生分辨,而后再放大,让学生看到三角形全貌,加深记忆。但实际操作中,聚光灯却出了问题,怎样调都无法放大,教师非常着急,无奈之下只能把三角形缩小让学生看全貌。公开课上的尴尬让她非常恼火,心想再也不用这设备了!回到家中她反复观看公开课的录像,想找到是哪里出了问题,却无意中发现当聚光灯出现问题的那几分钟,是全班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大家七嘴八舌地帮老师想办法解决,比上课讨论问题时的热情高得多。这位老师很受启发,教研会上她说:“孩子还是希望我用电子设备讲课,为了孩子,我愿意学习如何使用。”

还有一次,一位教师做公开课,已经录制了第三次,但总是在设备使用上出现问题,负责摄像的人员都有些着急了,说,“就先这样吧,后期我再用剪辑帮您跳过这段。”这位教师心里也满是愧疚:“为了帮我参赛,班里孩子已经陪我上了三轮同样的课。”他满怀着复杂的心情说:“下课吧。”大家陆陆续续离开教室,这时有十来个孩子围到讲台前,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上这个课呀?”老师有些惊讶:“你们还没上够啊?” 其中一个孩子说:“您还没让我上台点过屏幕呢。”周围孩子也附和道:“再上课时能让我上去吗?”这位教师感叹:孩子对于新媒体设备的喜好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

通过两个小案例,不难看出孩子对于信息化教育还是充满期待;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切为了孩子才是根本职责,推行信息化教育不仅是教育方式的变革,更是教育思想的变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更多的校长、教师认为,结合中国当前现状,信息化教学方式还应该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尽量将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减到最少。

互动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目前,天津市基础教育已完成“三通两平台”设施建设,每个区县正在开展信息化应用模式探索,如电子书包项目培训、微课制作、名师课堂、有道云协作群等信息手段,全面提升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应用水平,到2020年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信息化教学中,如果教师不会操作新设备或者对新设备的功能不熟悉,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授课过程中任何一个小小的差错都会导致整个系统不能按照预期进行。而学生,要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那些自主学习能力差或难以经受网络上各种诱惑的学生很可能出现基本知识难以掌握的现象。这就需要一个重要的环节——师生的表达、分享和互动,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所中学的校长视察校园时,发现一个男生连续三节课趴在桌上睡觉。于是他走过去问男生:“你为什么一直在睡觉,是因为老师讲得很无聊吗?”男生犹豫许久,在校长的鼓励下终于说出心声:“我希望文科老师少讲一点,让我们上去讲讲;我希望理科老师少讲一点,让我们上去做做。”往往很多时候,孩子更多需要的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和一个展示的空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老师让同学集体朗诵课文,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怠于行动;但若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是每人一句话依次朗读,就会让学生获得被重视的感觉,抓住机会去表现。所以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互动,有了高科技设备就可以帮助老师“更多花样地”实现课堂互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推动信息化教育除了具备电子设施,还要求教师先学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是要教师自觉自愿地使用而非以完成教学要求为目的地使用。在“翻转课堂”的推行过程中,很多教师发愁ipad怎么用,怎么用它教学。朱京曦教授做了一个很恰当的比喻:ipad就好像刀叉,书本知识就是饺子,以前我们用筷子吃饺子,现在用刀叉吃饺子,同样有滋有味。而且用刀叉吃也一样能蘸醋呢。

另外,信息化教学中,也会出现师生交互不足的情况,如此使得老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掌握知识的程度不能准确的了解,难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比如,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辅助方式,要想突破形式单一的弊端,将教学内容在10分钟内讲清讲透,就要求教师能深刻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需求,研究教学内容,利用各种教学工具与技巧,制作出精良的微课。

今天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教育领域的创新也要跟上和适应当前的信息化发展速度和程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信息化定会为教育开拓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