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今天:
登录

请登录

中西文化融合
人格智慧并重
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兼备
党建之窗思想郑外

拆掉思维里的墙

发布时间:2010-12-04 00:00 栏目:思想郑外 发布单位:郑州外国语学校 点击量:2898 【公开】

他知道,仅凭一个人或一群人,不够有力量直接拆墙,但至少可以在墙内的黑暗中点燃一根火柴,让人看到墙。

古典,新精英生涯网站总裁。大学里学土木工程,玩乐队,练散打,毕业后却历任新东方GRE首席词汇讲师、新东方教师培训师,全球职业规划师培训师,多家媒体职业规划专栏作家,注册心理咨询专家,电视台策划等等。

最近,他写了一本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上市20天,卖了3万册。

记者问:“墙背后是什么?

古典笑着说:“墙背后有更宽阔的世界,更多的可能。职业规划不一定会让你功成名就,因为成功需要很多的因素,但职业规划会让你成为更让自己喜欢的人,而不是在那些令人窒息的标准中成为一个别人认为的成功的自己。我希望人人都能成长,顺应自然长成为自己的样子。”

1:400400:1

八年前,古典只是漂在北京的无数个有“出国梦”的年轻人之一,也遇到很多倒霉事:失恋、放弃自己的专业而失业、想追随父母的愿望出国……彷徨,再彷徨。

无聊时浏览网站,看到新东方的宣传条幅:“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他的心为之一动。来到新东方的课堂后,发现讲师们把平时“深恶痛绝”的英语演绎得十分有趣,大开眼界:原来英语可以这么学,原来很多事情换个角度就是新的!

能把复杂的事情讲得简单,这是一种智慧和技能。

24岁的古典为此吸引,下尽苦功,并选择了难度最大的GRE词汇入手。2003年,在新东方当时3000余人的教师团队里,他成为了一名新东方的优秀讲师,两年后成为了新东方的培训师之一,进入了核心八人组。骄傲一点说,成就了1:400的地位。他开创的以对话体系讲单词的“单词演义”至今仍然在影响很多人。

古典性格开朗阳光,与很多新东方学员都成了朋友,不少人在学完词汇,通过考试,海外留学回来后,还常来跟他海阔天空地大聊。他开始在新东方涉足留学咨询,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达到了他们的“梦想”后依然不快乐。虽然通过新东方的教学出了国,但只是盲目地随波逐流,回国后依然不知所终。

古典开始思考自己乃至身边人的职业规划。于是,在新东方紧锣密鼓准备上市的时候,古典却跳了出来,成立了自己的从事职业规划的公司。

这个转换很让朋友、家人不解,就像从豪华游轮上跳进了一个颠簸不定的小船中。

古典随即说了一组数据:截止到目前,全国接受过正规培训、拥有职业规划师资格的不到4000人,但其中能以此为职业的不到100人、以此为职业并能养活自己的不到10人。而他就是那10人中的一个,所以说自己是从1:400400:1,几乎没有退路。

拆掉思维里的墙

任何转换都不是一帆风顺,但是人生要的是风浪里的成长。

正是在这个打拼的过程中,古典慢慢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并且看到了风浪里的灯塔。每一个挫折每一次磨难,他都在测试自己的承受力,在探寻自己的价值观。活着的感觉从未如此百感交集而又充实积极。

起初,古典只有一份创业的激情,至于公司的运作需要什么并没有太多的概念。

最早,他借用一位朋友的“study bar”咖啡厅讲课。朋友很有个性,不断变换咖啡厅的风格,他每天晚上来讲课,都会根据不同的风格,随机应变,相应调整讲课内容。

大约一年以后,公司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搬到了北四环边的恒兴大厦,墙壁是自己刷的,桌椅是从小月河旧货市场淘回来的。有一次桌椅被偷光了,他坐下来发愁,转念一想:这不是提醒我换上新家具,来个新的开始吗?于是,打车去了宜家,买了全套新家具,喜滋滋地装修。

古典说:我们身边充斥着许多逻辑简单的成功学故事,认为只要努力和坚持就能成功。而实际上,一个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式才会真正让人受益。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项修炼》中说到一个故事:一个人不小心被卷入瀑布下的涡流中间,并被瀑布下的漩涡吸住,于是他用尽全身力量向岸边游去,两分钟后,他的力量耗尽被吸入漩涡底部,然后尸体被抛到岸边。因为对待旋涡的最好方式不是往外游,而是游向中心,潜入底部再游出来,这与我们学会的向岸边游的方式恰恰相反,彼得.圣吉感叹:这个人用许多努力想达到的事情,在他放弃努力后两分钟就达到了。

与一般的职业规划以及成功学讲座不同的是,古典的公司业务核心并不让人如何“快速”地达到目标,而是让人离开大家热衷的“看上去很美”的、热闹的“快车道”,跑到自己的“跑道”上来。他说:很多时候价格和价值不总是对等的,正如贵的饭店菜不一定好吃,名牌的衣服不一定好看一样。我们周围很多人混淆了价值和价格,用“价格”替代了“价值”的判断。价格的判断让孩子向往高分,让青年人向往高薪,让女孩向往富人,让梦想者向往成为房奴,让本来有无限可能的生命,拥挤在别人规划好的跑道上,却浑然不觉!幸好总有一群人会停下来想想:这真是我需要的吗?我要的到底是什么?公司就立志跟这些给自己发问的人一起拆掉思维里的墙,让更多光亮照进来,相伴成长,分享喜悦。

问及“什么是思维里的墙?”古典引用《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并解释说,你永远只能看到真实世界中,你想看到的那一部分。在今天这个变幻多端的世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面的压力与竞争,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这个模式决定我们看到些什么,感到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许多我们想看到、想得到的并不是真正需要的,或者选择到达的途径是不合适的,这就是思维里的墙。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把金钱和幸福之间做简单的链接,但结果却往往与他们的逻辑相反。

也许仅凭一个人或一群人,仍然不够那么有力量直接拆墙,但至少可以在墙内的黑暗中点燃一根火柴,让人看到墙。成功学故事中如肯德基创始人桑德斯上校被拒1009次的故事,史泰龙被拒1300次等看似精确的数据,古典就会在需要时掘地三尺进行勘误,让人更多地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和条件,对自己思维方法和心态做相应的评估,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

中国青年:墙背后是什么?

古典:墙背后有更宽阔的世界,更多的可能。职业规划不一定会让你功成名就,因为成功需要很多的因素,但职业规划会让你成为更让自己喜欢的人,而不是在那些令人窒息的标准中成为一个别人认为的成功的自己。我希望人人都能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即顺应自然。 “自然”中的“然”意为“……的样子”,“自然”即为自己的样子。什么是成长?那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如果你对自己足够负责、足够用心,仔细盘点自己的需要,你就能够感觉到你的成长,你内心知道你会长成什么样子,就好像一棵橡树籽,无须教导,也会成长为一棵挺拔的橡树。

 中国青年:面对现实生活的重重压力,年轻人何以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呢?

古典:这是一个关于安全感的问题,大家习惯了外界给予他们安全感。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让人绝望,但同时又给了许多年轻人无限的动力,他们甚至不惜典当梦想来让房子给自己一个“安全感”。试想有人肩头扛着好几千的月供,他一般不敢轻易离开有固定薪酬的岗位,在最有旺盛的学习力和拼劲的时间段,放弃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事实上,一处房产、一个看似稳定的工作都不能赋予人以足够的安全感。安全感不是从外界拿回来的,而是给出去后,才能回到自己身边。

20085月,我在汶川当志愿者,遇到一个从废墟里爬出来的中学生,她从废墟往下跳的时候,知道下面压着她的同学们。之后她尽管转到了德阳,却总被一个梦境所困扰:她的同学从土里伸出手来,抓住她的腿,说为什么不救我!?她不敢睡觉,不敢穿短裤,不敢去有土壤的地方。她有一个巨大的恐惧需要战胜。有天晚上我牵着手到操场上,然后问她:“如果有鬼抓我,你会怎么办?”她想了想,说“我可能会拉你”。我让她试试,她没拉动,我又问她怎么办,她说“我会去踢他们的手”,并真的像模像样地踢了一脚,眼里充满了坚定,问题就这么解决了。只有掌控好自己,内心的力量才能向外,才能惠及更多人。

 中国青年:也许你说的并不那么容易达致?

古典:在职场和生活中,尤其在我的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这样一群人,我们把他们成为“没兴趣一族”,工作上没有什么激情,每天做的事情与他们五年前做的也没什么区别。事实上,只有全力投入,才更有可能获得快乐。我们先看看什么是兴趣,兴趣(interesting)来源于拉丁文词根“inter”——在什么之间,后边加上了代表最高级的“est”和代表当下的“ing”。这仿佛在告诉我们,兴趣就是以你最高级(est)的形式投入到当下(ing)的事情之中(inter)去。也就是说,兴趣就是让你自己完全身在事务之中。当你真正地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去时,不管这个事情多么简单卑微,你都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任何一个瑜伽教练都会告诉你,即使认真地投入你的呼吸——这个每天你做过无数次的事情——都能感受到乐趣。

来源:《中国青年》2010年第21 P46-47  作者:谭洁
 
Copyright© 1983-2018 by www.zzfl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外国语学校 版权所有 0371-67987877(校办)0371-67984259(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