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今天:
登录

请登录

中西文化融合
人格智慧并重
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兼备
党建之窗思想郑外

呼唤“新教师”

发布时间:2011-05-24 00:00 栏目:思想郑外 发布单位:郑州外国语学校 点击量:3070 【公开】

教师是学生成长乃至一生命运的决定者吗?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是当今课堂教学遭遇到的普遍尴尬,一个处在“被专制”和“被控制”,以“教师讲、学生记”为主要存在形式的课堂遑论学生主体的存在。“教师决定着课堂”,这句话的意义体现在“有什么样的教师便有什么样的课堂”层面上,但成长是学生“自己的事”,其实,被设计和控制的学习人生,无论多么精彩,那也注定是一场“经典”的不幸。学生必须在课堂上找回迷失的自己,张扬其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前提是,他能否拥有这份人生的幸事?他的幸运取决于他的教师是谁,他的老师在他成长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新教师一定是一个具有“三观”的人——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简单说来,教育观——教育即人学;教学观——一切的教都服从于学生的学;学生观——学生是课堂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新教师一定不是“旧教师”,和学历、学养、教学艺术都关系不大,更不是“一桶水”那样的描述,但一定是和新教育思想和新教学技术关系紧密。

新教师一定是拒绝表演和讲授的教师,他必然是基于对学生主体地位、学习权益、认知体验、情感心理的尊重,他以“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为教育思想的基石,他关注的不再是教学目标和教学艺术,而是学生和学习本身。

对于新教师而言,他一定是彻底地完成了“转身”的教师,他不再是一个“二传手”,不再接受“传道、授业、解惑”这份艰巨的挑战。他不是一个“野蛮”的灌输者和“优雅”的表演者,而是一个发动学生学习的“纵火犯”,去点燃藏在每一颗头脑里的小太阳,从而让课堂形成核反应堆效应,康德说:石头也呐喊着,要将它们自己提升为神灵,教师就是点燃石头的“圣火”。

新教师的职责便是激励和唤醒学生自学,“自学”便是“一传”——让学生和学习直接对话,这样的课堂很像“自助餐”,而不是传统的“配给制”。如果说“旧教师”被考量的是否“会讲”,那么“新教师”则被看重的是能否让学生“会学”。

新教师在“身份”上是学生的“同学”,是班里第51名学生,新教师同样应该是一个发展者,而不是蜡烛和人梯。教育的科学发展观首先体现在谁都不可以无限放大教师的作用,否则那根本不是对教师的尊重,恰恰是极度的不尊重,新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被解放的人,他开放、慈悲、富有朝气、热爱生活,他是一个完成了心灵进化、有着独立人格和信仰力量的人。

要说教师这个职业有特殊性,其实就“特”在他实在不是一个课堂艺术工作者,而是“生产者”。他不是表演大师,课堂艺术这个词,恰恰代表的是课堂技术在今天的不堪卒读与严重退化。教书实在和大夫治病异曲同工,诊疗讲究的是“医术”而拒绝的是“艺术”,我们从未听闻某个医生会炫耀什么“心脏搭桥的艺术”。说教师是生产者,其所指当然不是“生产学生”。而是在日复一日地“生产课堂”,或者说学校的产品就是课堂。如果教师们在生产课堂,我们当诘问目前的课堂是合格的吗?当我们拿这样的产品去“哺育”学生时,请问它的营养又在哪里?

当然,新教师要生产出合格的课堂,还必须掌握教学的工艺流程,即课堂技术或者称为“课堂结构学”。这个“结构”有别于传统的“技术”,它是一个专用名词,即指新的课堂教学流程的基本结构控制技术——基于学习认知规律或者张扬学习自觉的三个基本环节,即自学→展示→反馈。本报曾经在去年7月发布“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比较研究“九大范式”,便可窥见一个基本规律,即“学规律”,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一旦课堂“变教为学”,讲被学替代,那么什么样的模式和流程都变得不太重要。

新教师要敢于重构两个关系,即教学关系变“教中心”为“学中心”,师生关系变“师中心”为“生中心”。与新教师关系最亲密的词汇:教学技术、学生自主、心灵进化。

 

作者:李炳亭   文章来源:《中国教师报》

 
Copyright© 1983-2018 by www.zzfl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外国语学校 版权所有 0371-67987877(校办)0371-67984259(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