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今天:
登录

请登录

中西文化融合
人格智慧并重
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兼备
党建之窗记忆郑外

与鲁迅相遇

发布时间:2012-05-09 00:00 栏目:记忆郑外 发布单位:郑州外国语学校 点击量:3640 【公开】

高二(9)班  马诗雨

    那是在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踩着小板凳在爸爸妈妈的大书柜里翻书看。不经意间,一本破旧的小书斜斜的从柜子里歪了出来。书的页脚微微卷着,纸张泛着沧桑的黄色,还有几处斑驳的褐色深影。书的封面上印着一个中年男子的侧脸像。他三寸的头发直直的根根树立在宽广的额头上,粗眉下的眼睛望向远方。脸庞的轮廓刚硬,脸颊却因瘦削微微陷了下去。他穿着中式的立领长衫,脸上没有太多表情,却让人觉得肃穆。这是我和鲁迅的第一次的相遇,只是当时的我还不认识他不了解他,也没能料想之后的岁月中我一次次被他的文字浸润,他一点点影响着我的成长。

朝花 纯真

最初的时候读鲁迅,总挑着好玩的读,尤爱看他写的小孩子的故事,或是回忆他的童年。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这是百草园,我仿佛也在这里发过呆逮过虫听过赤练蛇的故事,还因一心挖何首乌弄坏了泥墙;“先生读到这里,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是三味书屋,我宛若置身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偷笑着看先生陶醉地摇头晃脑;“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我好像也在那艘乌篷船上,急不可待地想去看社戏,顺带也尝一尝美味的豆子;“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阿长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读到这我又会笑出声,好像看到小孩子赌气的脸。

鲁迅先生有那么多有趣的点子。雪天捕鸟,月夜刺猹,还竟和我一样喜欢描课本上的小人画。我便觉得他是那么的和蔼可亲,表面上冷若冰霜的面庞下是温暖而有童趣的心。他笔下的童年是鲜活的,每一处景色都染着鲜艳明快的色彩,小孩子们活泼可爱。读这些文章是快活有趣的,会觉得鲁迅先生在暖暖而欣慰地微笑。

而当我一天天告别童年的时候,我也渐渐读出了那明亮色彩下的一丝丝灰色的悲哀。三味书屋里的枯燥森严,阿长的朴素和愚昧,代表阴间正义的无常,还有些角色或意象,咀嚼起来都带有一丝苍凉的苦味。于是我不想再全以孩童的目光看世界了,我想更多地了解鲁迅和他的思想。

呐喊 力量

初中的时候读鲁迅,那时的先生不只是讲温馨的故事了,他用他的笔做武器,他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斗士。

先生为了医治国民病弱的身躯,东赴日本学医。在仙台大学,他看到中国学生参观枪毙中国人的片子,他们发出刺耳的万岁的高呼,犹如酒醉似的喝彩。先生的民族自尊心被刺痛了,他认识到医治国民愚昧性比医治身体更重要,于是弃医从文。是鲁迅让我看到了当时中国人麻木愚昧的精神状态,是他的文字让我认识到这种精神状态的可悲和可怕,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民族自尊心受到挫伤的悲哀与苦楚。于是先生拿起笔,他的笔刺透了旧中国的脸;于是先生呐喊咆哮,他的声音唤醒奴隶的遗梦。他开始战斗,同封建思想战斗,深刻地揭露国民性。他小说中的阿Q,祥林嫂,孔乙己,闰土,让我读来深深哀其不幸怒气不争;他的杂文犀利而一针见血,丝毫不留情面,每每读到都觉得热血上涌,酣畅淋漓。

那时,先生在我心中,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志士,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民族的脊梁,他痛打落水狗横眉冷对千夫指,他“愈艰难,就愈要做”不放弃不服输,他悲则大叫怒则大骂,揭其假面现其原形。我的心常常被先生的呼号所感染,熊熊燃烧起战斗的激情。

我曾以为鲁迅永远保持战斗者的姿态,从不会绝望,从不会怀疑,从不会疲倦,永远是无花的蔷薇路上巍然屹立的身影。然而随着我激动的心情慢慢平复,随着我开始思考他的力量是靠什么支持,我也开始认识到更加全面和真实的鲁迅。

彷徨 希望

记得钱理群教授说,“人在得意的时候是读不懂鲁迅的,只有人失意了,陷入困境,才能更好地走进鲁迅的心灵。”

鲁迅的一生经历过许多苦难。年少时就因家道中落饱尝了世态炎凉,赴日留学因为国家的衰落而受到日本人的歧视,他渴望新式爱情却被旧式婚姻束缚,他作为长子倾尽心力地希望大家庭美满却因为种种原因兄弟失和。然而最令我感到特异的凄凉的是他的十年沉默。那时鲁迅刚从日本回国,应当正是年轻气盛而有所为的岁月,然而先生却沉默了。他没有去呐喊战斗,没有了在仙台立志时的决绝悲壮,只是每天到教育局上班,晚上在家里辑录古籍,临拓古碑。回到祖国看清现状遭受挫折后他无比的失望,进而产生了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十年压抑而消沉的精神生活,可见先生心中的痛苦和绝望。他遭遇的空前的寂寞、绝望与虚无的精神危机中,而又通过回到自己精神故乡的返顾与寻觅,吸取抵抗黑暗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力量。

于是产生了他的那段很著名的铁屋理论,亦是对自己的反问:怎么就知道没有希望呢?尽管他怀疑铁屋子能否破毁,但仍不放弃破毁铁屋子的努力,尽管怀疑启蒙主义和自己的呐喊能起多大作用,但仍决心去战斗。正如《故乡》中,“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也有过失意有过彷徨,但他最终看到了希望。那希望便萌发为他心中的力量,支持着他之后不懈的努力。
与鲁迅相遇,我一点点成长着,也逐渐认识了解真实的先生。对敌人他毫不留情横眉冷对千夫指,对孩子他和蔼微笑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呐喊高呼痛打落水狗,也落寞受伤荷戟独彷徨。
书架上,那本泛黄了的旧书依旧静静躺着。封面上鲁迅先生的那双眼睛,依旧坚定地望向远方。
上一篇 : 花容月貌为谁妍| 下一篇 : 生 命 之 大 美
 
Copyright© 1983-2018 by www.zzfl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外国语学校 版权所有 0371-67987877(校办)0371-67984259(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