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第一小学

课题研讨

沁阳市第一小学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发布时间:2018-09-12 21:01 栏目:课题研讨 发布单位:沁阳市第一小学 点击量:824 【公开】

沁阳市第一小学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一、指导思想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是教科研工作的基本特点。立足于“观察一个问题、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广泛开展群众性研究、个性化研究,我校特继续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工作。

二、课题的提出

真实。课题的提出从教师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从现实问题出发。

可行。选题不宜大,量力而行,量情而行,特别是要具备实际操作的价值和开展研究的可行性。

即效。切入工作生活中发现的某个疑点、难点、热点问题,力争通过研究尝试解决问题,产生一定实效。

三、研究的人员

微型课题研究面向全体教师,男五十五周岁、女五十周岁以下教师全员参与。微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个人微型课题研究(独立型),另一种是小组微型课题研究(合作型)。个人微型课题研究:成员1人,全过程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强调教师个体认识的深入和拓展。小组微型课题研究:成员3~4人,主要以年级组为单位,或者是因共同研究内容而自由结合的研究小组,强调的是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研究的方法

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时,一般以行动研究为主,结合使用观察、调查法;以教育案例、教育日记(教学后记)、教育随笔、教育论文(论著)、研究报告等为主要形式记录、反思研究过程。

五、研究的周期

微型课题的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学期,开学初填写好微型课题申报表。

六、课题的鉴定

研究者可以通过课题研究报告、论文、案例等形式提交课题研究成果。校教学科研处于每年5月下旬和12月中旬组织举行微型课题成果鉴定评比活动,根据提交的材料作出鉴定意见。每学期评出的一等奖课题占课题总数的20%,二等奖课题占课题总数的30%,三等奖课题占课题总数的40%,学校将颁发校级证书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六、课题的推广

充分利用校刊、教科简讯、网络等媒体,逐步建立相对稳定的成果宣传渠道;汇编专辑,促进成果的应用推广。对微型课题优秀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并向上级教科部门积极推荐。校内课题鉴定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之中。

 

 

 

 

 

 

 

 

 

 

 

 

 

附件一:《微型课题研究申报表》

附件二:《微型课题研究结题鉴定书》

附件三:《微型课题指南》

附件四:《微型课题研究小学案例》

 

 

 

 

 

 

 

 

 

 

 

 

 

 

 

附件一:

 

沁阳市第一小学微型课题

申报表

 

 

 

 

 

 

 

 

 

课题名称                                                 

主持人                                                   

课题类型       独立型□           合作型□               

 

 

 

 

 

 

沁阳市第一小学  

      

 

沁阳市第一小学微型课题申报表

课题名称:

研究时间:

主持人姓名

任教学科

工作单位

电子邮箱、QQ号

课题组成员

问题描述

课题界定

研究思路(研究对象与方法、步骤、时间安排等)

预期成果

援助要求

学校审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本表一式二份,由学校、课题组各保管一份。

 

附件二:

沁阳市第一小学微型课题结题鉴定书 

一、课题主要成果目录及附件(可另附纸)

二、课题主要成果简述

三、鉴定组名单

姓名

职务及职称

现从事的专业

签   名

四、鉴定意见

 

 

                           鉴定组长签字:

五、学校意见

  

 

签字(章)    年    月   日

 

 

附件三:

沁阳市第一小学微型课题研究指南

 一、微型课题的定义

微型课题研究也称做微型科研,主要是一线教师对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或典型意义的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是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

那么,什么样的课题才是我们一线教师“自己的课题”?

1、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推动工作有效进展的课题;

2、 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实际作用的,并且我们能够胜任的课题。

因此做教师期望的一种研究周期短、能够有效解决自己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微型课题研究运用而生。

二、微型课题的特点

微型课题研究具有“短、平、快、活”的特点,它是一种 “贴身式”的教育研究。研究者可以是一个年级组,也可以一位教师,研究内容可以针对本学科教学的某一知识教学内容(比如识字,比如口语交际)或一堂课的某一环节(比如童话作品的导入,比如读写结合,比如质疑问难、比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训练)进行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具有“短、平、快、活”的特点:

短,即周期短。原来我们做的课题在时间上总是拉得很长,三年五载才一个周期。那么微型课题不需要这么长时间耗着,什么时候想研究了、什么时候有问题了就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问题解决了、眼明了、心亮了,就可以什么时候结题,十天、半月可以,一月、半年也行。

平,即平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学实际,针对教师教学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抓住一个“实”字就能出成果:课题源于教学“实际”,放在教学活动中去“实践”,研究活动要“真实”,研究过程要“踏实”,研究结果要“务实”……

快,即收效快。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苛求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活,即灵活。“微型课题”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在选题及管理上,它不需要囿于科研机构所提供的选题指南,也不需要申报、审批、立项,发现问题就可以自己确立选题,有了选题就可以研究;在实施流程上,它不需要严格按照“选题论证———设计方案———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结果分析———鉴定推广”等环节。同时,微型课题研究存活于教师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中,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三、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

教育科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过程,包括选择课题、制订计划、实施活动、分析整理资料、成果整理五个步骤。

(一)选择课题

选题是研究的第一步,贝尔纳说:“一般说来,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

1、选题来源(课题从哪里来)

1)从常规工作落实时存在的问题中提出课题         

研究始于问题,而问题始于对现状的不满。如果我们追求常规工作的品牌化和精致化,就会发现问题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那么请大家思考:自己的常规工作实现品牌化精致化了吗?

 “把简单的事做圆满,把平凡的事做精致。”反思和审视常规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一定会发现有很多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教学常规:

——以备课为例:怎么吃透教材?如何在文本中找到让学生生长、发展的训练点?备课时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以上课为例:上课时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提问?如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师生互动?如何指导朗读?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多媒体环境下如何板书?所有学生都达标了吗?重点难点疑点弄懂了吗?……

——以学生为例:语文学习习惯怎么样?学生善于倾听吗?善于思考吗吗?个性阅读如何展现?……

——以作业为例: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批改时如何写评语?……

——以评价为例:课堂上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吗?如何使用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如何编制科学的测试试卷?如何进行试卷分析?评价时您是采用等级制还是百分制?……

2)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课题

例:你是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

3)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课题

例:一些老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是否应该用新的思路去解决。

例:结合当地实际探讨某个问题的解决途径(城市学校农村孩子的教学问题、作业问题。)

2、微型课题选题的原则

1)选题要小

从小处着眼,切口越小越好。问题相对单一。

如:《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问题好大,因为语文素养包含的内容很广,单课标上就用了好长一段话来阐述:“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其中的每一个逗号还可以分解,所以

如《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研究》,只研究一年级学生语文习惯,切入点小,内容单一。列举一些选题:

《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的研究》

《高年级语文综合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低年级加强写字指导的研究》

《中年级观察作文教学研究》

《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

《高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研究》

《文本空白补充教学研究》

《高年级话题作文教学研究》

《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应对能力的培养研究》

《三年级片段作文训练研究》

《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一年级学生朗读指导研究》

2)选题要现实

解决自己在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而又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的问题。十天、半月可以,一月、半年也行。一是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带普遍性、整体性全局性的客观课题;三是带局部性、具体性的微观课题:四是教育实践中的新发现新创造。

3)选题求新

题目新颖:抓住最新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关注主流教育媒体的新动向.把握新热点.选准新角度。

针对原有问题,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的解决之道.此谓“旧瓶装新酒”。

4)选题宜熟。立足本职工作.选择熟悉的、主观上有利于开展的课题

3、确定课题名称

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1)准确: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因此课题名称应尽可能表明: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

如: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

研究对象:高年级学生

研究问题:课外阅读

研究方法:调查法

又如:三年级片断作文训练研究

(没有写:就可能是综合的,如:观察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行动研究)

2)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所有是而非是的词不能用,口号方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如果是一篇经验总结的论文的题目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还不知道结果如何,所以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这个课题后来改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在确定课题名称时,还应慎用疑问句,因为,疑问句表述的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论点或假设。课题应以陈述式句型表述。比如,《中年级作文教学是否需要范文引路》就是一个问题,一般不宜用作课题名称。如果要作为课题来研究则应改为《习作范文对中年级学生作文影响的研究》。

3)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4)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微型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

 微型课题的研究方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但要尽可能地把一些基本内容讲清楚:

1、问题描述:即描述遇到的问题及课题产生的过程,并由问题提炼出课题名称。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的什么问题。同时,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明了、点到为止。

2、研究概况:即在开展研究前,了解一下省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情况及主要成果。了解研究概况有利于研究者知己知彼、少走弯路,同时还有利于整合、借鉴、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课题界定:即对课题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关键词要从两个方面定义,一是从内涵上定义,二是从外延上定义。

1)对研究对象的界定:比如:三年级学生,是本班,还是本校,或是所有的?要有明确的说明。尤其是一些模糊对象一定要界定清楚,如:学困生、优等生。

2)对关键概念的界定:是指给变量下抽象定义(课题中“研究的内容”表述)即分析变量的内容性质、范围、角度结构,也就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对变量进行研究。所以一般要翻翻词典,或查找资料,搜索概念。如《三年级片段作文训练研究》,片段作文训练就是关键词语,就是研究内容,要进行界定:指以语段形式出现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非整篇作文的一种训练。

4、研究内容(研究什么)

对课题中的研究内容进行任务分解,分解出来的任务就是研究的内容。

如《三年级片段作文训练研究》可以包含哪些内容?(1)片段训练内容研究。哪些内容合适,哪些不合适。(2)训练方法研究,也可以说是模式,拟采用那种模式进行训练。(3)拟采用这种方法后,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这其中又可以分解成:作文兴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等等。

往往我们对研究内容进行科学的任务分解,如果发现任务很多,事情并不简单,那说明什么呢?说明所选的课题还是大了,范围还可以缩小,做课题界定的时候要进一步说明。

5、研究思路:即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研究方法:把本课题能用到的诸如课例描述法、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列举出来。实施步骤:即本课题研究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时间安排:即本课题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

6、预期成果:即该研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研究成果报告和论文是微型课题的两种成果表现形式。研究成果中涵盖着教学日记、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学生作业作品、个案、谈话记录、教学案例、研究报告、发表或交流的文章等各种资料。当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课题,选择其中的部分形式作为成果形式。

(三)、实施研究(即按计划做事,开展研究活动)

实施研究是按照研究计划所规定的对象、内容、时间、手段、方法和程序等,对研究对象采取一定的行为措施,观察、测定、记录研究对象的反应,以获得研究者所希望的结果的过程。

(四)、分析整理资料

(五)、撰写论文和课题研究报告

四、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案例法,行动研究法(研究思路、研究思想、研究方式)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1、问卷法

1)问卷的结构:指导语、个人基本情况、调查题

2)问卷的类型:开放式、封闭式、综合式

开放式:说说您对语文课的看法

封闭式:选择题、是否题、等级式

选择题:这次生字默写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A、记忆力差、B、没努力、C、老师不行、D默写时粗心。

是否题:您喜欢作文课吗?A、是 B、否

等级式:(态度情感方面)

三等式:您对语文教师  A、喜欢B、无所谓、C、不喜欢

五等式:非常喜欢、比较喜欢、无所谓、比较讨厌、非常讨厌

2、观察法

观察法的类型:

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是否在自然状态下)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是否在现场)

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

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观察(有无明确的观察目标)

关于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所以课堂观察往往根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来确定观察行为,设计观察量表,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将课堂中的复杂教学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

1) 明确观察目标

课堂观察作为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一项专业活动,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而非随意式地走马观花。

2) 选择观察点

课堂观察点的选择可以从四个维度展开。

  学生学习:关注怎么学或觉得怎样。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目标达成。

  教师教学:关注怎样教的问题。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课程性质:关注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包括:目标、内容、评价、资源。

   课堂文化:整个课堂怎么样,具有整体性。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3) 设计观察量表

例如《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研究》量表设计如下:

评价形式

项目

次数

 

语言评价

德育式评价

语文角度的鼓励性评价

语文角度的点拨、疏通

体态语评价

眼睛

微笑

其它

又如《引导朗读的有效性研究》量表:

朗读次

数编号

朗读内容

朗读目的

引导形式

朗读形式

朗读效果

1

2

3

4

从这些角度我们都会设计,老师带着量表听课时,目的性更强,更有针对性,可以更多的思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量表的开发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可能需要我们有更多的理性思考,思考这个观察点涉及哪些方面的要素,可以如何观测等等。量表的开发一定要利用团队的力量和群体的智慧。

3、实验法:

教育实验的特点:实验环境的自然性、实验变量的无害性、实验过程的长期性。

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实验法成功的关键在于无关变量的控制。

常见的无关变量:被试的态度因素  生长成熟因素测量的安排

实验设计的类型: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轮组实验

4、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特征

从研究目的看,是“为行动而研究”

从研究对象看,是“对行动进行研究”

    一条龙服务: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从研究环境看,是“在行动中研究”

从研究人员看,是“行动者进行研究”

从研究范围看,是研究者行动所涉及的范围

从研究的进程看,是边行动边调整

从研究结果看,是行动的改进、发展(  学生行动的改进和发展;教师行动的改进和发展)

2) 行动研究思路:

设想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修订计划、再行动、再观察、再反思。如此循环,螺旋上升。

3)行动研究法的一个案例

课堂中的吵闹情境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成一团……这个问题一直缠绕我的心际,我想弄明白:到底学生为什么这么吵闹?当学生吵闹时我应该如何处理?

课堂吵闹情境分析对学生吵闹的表现分析(如:学生吵闹有什么具体行为表现?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是吵闹?哪些学生比较吵闹?当学生吵闹的时候,他们正在做什么?当时学生处于什么样的课堂情境?教师在做什么?)

对学生吵闹的解释及原因分析(学生自己是如何解释其吵闹行为的?他们认为是吵闹吗?吵闹对学生个人有什么意义?学生为什么要吵闹?可以从如下方面思考:课堂的气氛和教师的控制方式;学生思维与表达的需求,参与交流的愿望,情绪、情感的流露,较强的表现欲;课程、教师或个别学生的原因;偶发事件和纪律问题等)

分析A:.对问题的表现分析

·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是吵闹?

·哪些学生在吵闹?

·当学生吵闹时,他们正在做什么?

·他们吵闹是由于参与讨论还是别的事情?

B.对学生吵闹的解释及原因分析

 积极方面

·课堂气氛的民主与宽松;

·学生思维的活跃(有声的思维);

·表达与交流的愿望;

·多向交流的汇集;

·参与意识(发表意见);

·个体发展需求的呼声(个体的小声汇合为集体的吵闹);

 消极方面

·课堂纪律问题;

·教师的课堂管理问题;

·非学习活动;

·捣乱行为。

 其他

·课堂某一阶段的表现;

·特定环境或特定任务的要求;

·个别学生为获得教师和同学的注意;

提示:教师自己在情境分析的基础上展示自己对课堂吵闹问题的态度和做法及其反映的基本教育理念。填写内容既要真实,又要放得开。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填写,语言应有一定的概括性。

我的态度与做法

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

·我的基本态度:

·我的常规做法:

·我的态度和做法所反映的基本教育理念:

·我与他人的同与异:

 对于课堂吵闹

1.我的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2.我的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o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3.我的态度与做法中所反映的基本教育理念

追求课堂气氛的民主和主动。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其课堂气氛追求的是静;而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自由地发出内心的呼声。

4.我与他人的同与异

放得开,收得拢。只要能保证教师作为组织者的有效声音的存在,不必苛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同时,也不怕别人为此批评我的课堂纪律。教师与学生不应该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口我们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教师应由管理者向指导者转变,由布道者向激励者转变。

从理论论著中搜集到的有关学术观点

  1.有关课堂气氛
  日本广岛大学教授片冈德雄把课堂上积极的气氛称为支持型气氛,把消极的气氛称为防卫型气氛。

支持型气氛的特征是:)自信与信赖:学生和教师都充满自信,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信赖;(2)宽容与主动:教师对学生是宽容的,学生采取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3)自发型与多样化:学生自发地进行学习,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无需担心集体压力与他人的眼光,不拘泥于惯例与常规。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防卫型气氛的特征是:(1)恐惧与不信任:学生对教师抱有恐惧心理,教师对学生采取不信任态度;(2)控制与服从:教师对学生实行控制,学生对教师被动服从;(3)策略与操作:学生有自己应对教师的策略,而教师则对学生实行操作性管理。在这种气氛中,班集体成员处于不安状态,担心遭到攻击,倾向于采取较为安全的常规型活动。——编写自韩向前:课堂气氛初探,选自《教育理论与实践》)

 2.有关教师领导方式

(1)专制型。教师将其意念强加给学生,以证明自己能控制班级。他们以外在压力来刺激学生,而不是从内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以这种专制的方式,教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得到优越感和权力感。专制的领导方式所带来的行为不是反抗就是顺从:

  如果专制型教师在场,课堂秩序就好;不在场,就会出现侵犯性和破坏性行为。

(2)放任型。教师对班集体的决策、活动程序和进行方式不加实质性控制,自己也不参与,轻易不予以批评或建议,任由班上学生自己决定。这么做往往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敌意,并相互推卸责任。

(3)民主型。教师既不放任也不专制,他们借助规则来建立稳定的秩序。班集体的决策、活动程序与进行方式都由教师和班集体核心成员共同讨论决定。教师视自己为班集体中的一员,并在必要时提供建议以供学生参考。师生及学生之间情感融洽,团结合作,具有主动精神。

3.有关课堂纪律

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缺乏学生个性的张扬,可以说是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通病。走进任何一所学校,步入任何一间教室,看到的几乎都是这样的情景:

课桌整齐地呈现几何图形排列着,学生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发言要先举手且得到教师恩准。教师站前面的讲台上,可支使学生做这做那,或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解,学在这当中更多地被忽略不计了,展现得更多的是教师的教。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

 

 

 

 

 

 

 

 

 

附件四:

微型课题研究小学案例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作业质量的研究

研究人:×××       研究时间: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用白描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了什么问题”]

今年我新接了一个班,几周以来,我认认真真地批改每一天的作业,发现以下令人担忧的情况:

·作业正确率极低,每天的作业情况完全正确只有2、3位同学。

·很多学生的作业态度较差,这从字迹上可以看出来,我再三要求把字写端正,但仍只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字能写得清楚算是不错了。

·大多数学生的作业习惯很差,要求做这一题却做了那一题,不是抄错了数字,就是抄错了符号,该笔算的不用笔算,即使笔算,也是随便抓一片纸演算,或干脆在书或作业本的封面上,甚至在桌子上算上一通。

·作业拖拉,没有错及时改正的意识,只有老师在身边,才会改正。

·对于学生作业情况,大多数家长不太关心。

我迫切希望改变学生这种糟糕的学习和作业情况。

案例

研究思路

[我将要具体研究哪些问题]

1.寻找学生作业质量差的原因

2.培养学生自主提高作业质量的自信心、积极性

3.通过跟踪典型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4.取得家庭对学生作业管理的配合

研究

[我将用“什么研究方法(策略)”、采取“什么研究行动”解决问题]

1.通过调查访问,寻找学生作业质量不高的根源;

2.通过主题阅读(包括网上搜索浏览),借鉴“他人经验”;

3.通过认真进行“二次备课”和“课堂教学反思”,在课堂上力求扫清学生作业障碍,增强完成作业的自信心(特别是针对差生);

4.通过修订《我的成功本》上的“数学魔法书”中的相关规则,让学生明确作业的作用和作业的方法,以及更好地激发学生认真作业的积极性;

5.通过“我的作业点滴”和“我的成功足迹”培养学生对待作业的主人翁精神;

6.通过每周“我的成功足迹”中的“家长评语”以及《给家长们的信》(两周一次),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告诉其检查学生作业的方式方法;

7.通过个案分析(吴志超、郭少鹏、龚锞)的叙事研究,寻找个性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8.通过搜集、整理,总结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

[我将达到怎样的预期成果:学生的变化、教师变化、研究过程中呈现的文字、影音资料等]

1.100%学生能自觉完成作业;50%的学生能认真完成作业并有良好的作业习惯;20%的学生对待作业极其负责。

2.教师批改作业更认真细致,作业讲评更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更注重有效性,平时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3.研究过程中的数学日记、个案分析、“我的教育教学故事”、论文有2篇获奖,其中至少有1篇发表。(可能要到下学期)。

援助

要求

 

暂时无

 


Copyright © 2005 - 2024 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05 - 2023   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豫ICP备2023036751号-1


主管: 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 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
技术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客服电话:4001801818-333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覃怀办事处灯塔街     联系邮箱:qyy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