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正处于关键时期,31个省份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展开了疫情防控阻击战。
对于很多人来说,今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人们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状态,超乎了许多心理咨询师们的想象,心理支持、甚至心理援助变得越来越需要。
面对各种各样关于疫情的信息,人们可能会有焦虑、担忧和耗竭等心理应激反应,这是正常人在紧急状态下的自然反应。它不只影响身体,也会影响人们的情绪,这种心理上的干扰,也可能造成心理影响。
为了维护同学们身心健康和心态平和,预防与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顿,做到正确认识,理性面对。毓秀路小学心理咨询室为大家提供心理健康保健知识,希望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能够为您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我们将与您一起共度难关。
今天我们来讲一下什么是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应激反应,是一种由激素导致的情绪反应,在一定的压力环境下,比如经历了车祸、地震等类似这样的情形就会在大脑中牵引出一系列的心理和身体的反应,比如现在有些人会出现失眠啊、作息异常啊、记忆力下降、头晕胸闷,这些都叫心理应激,就通俗来说呢,心理应激是指人由于遭受到了对自身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付的环境因素而产生的紧张和精神压力。
那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陷入了过度的应激反应呢?
首先是活动力是否增加或减少,是否很难与外界交流?情绪是否异常?没有办法轻松地休息?并且持续地关注疫情相关信息,过一会儿就想看一下新闻是否有进展,看到任何的新闻消息都想转发给身边的人。肠胃的问题,头疼,睡眠障碍。常有大喜大悲的情绪,常有争吵。思维过程慢,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做出决定,失去了客观性。
这些状况都是我们面对创伤事件的正常反应,一般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缓解,轻度应激反应一般情况下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当这种情况没有得到缓解而转化成了中度应激反应,中度应激反应的状况:生家人的气、易怒、情绪紧张、缺乏动力。并且持续了数小时影响人的身躯情感和认知功能时,离开险情现象一周内症状会逐渐消失。
但是当到达了重度应激反应时会影响学习、工作,并且持续反应四到六周,长期失眠。当出现以上的症状持续到一个月时,并影响了人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就有可能会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请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会有帮助,毓秀路小学心理咨询室老师会一直陪在大家身边,一起加油!